衣:注重保暖,尤其是足部
古语有云:“白露身不露,寒露脚不露”。喻斌指出,寒露之后,人们不宜再赤膊露身,以防凉气侵入体内。
特别要注意足部及脚踝的保暖,尽量少穿露脚面的鞋子,以防“寒从脚入”。晚上可用热水泡脚,有助于人体内环境保持平衡,提高免疫功能,达到舒经活络、调理脏腑的作用。
食:多饮汤水,滋润防燥
寒露之后,气候干燥,人体容易缺失水分,出现咽干鼻燥、皮肤干燥等症状。此时饮食应在平衡五味的基础上,多饮汤水,多食用甘、淡、滋润的食物。如梨、柿子、香蕉等水果,以及萝卜、银耳、藕、豆类、菌类等蔬菜。
早餐应吃温食,可搭配热粥,如沙参粥、黄精粥等,有助于健脾胃、补中气。中老年人和体质虚弱的人群可适量多食莲子、山药、鸭肉、鱼肉等食物。
住:早睡早起,顺应阳气收敛
寒露过后,阳气开始收敛,此时应注重人体阳气的积蓄。在生活起居上,应以早睡早起为宜,早睡可以顺应阳气收敛、阴精收藏,早起可以舒展肺气。保持心情安宁,收敛神气,是秋季养生的基本原则。
行:留意天气变化,避免受凉
寒露节令后,气候由凉爽变为寒冷,人体肌表处于疏泄与致密交替之际。此时如需出行,要特别留意天气变化,及时增减衣物,避免受凉。同时,对于脾胃虚弱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,更要特别注意气候变化,以免症状复发或加剧。出行时可携带必备药物,以备不时之需。
养:注重精神调养,增强体质
寒露时节,气温下降,人易产生悲秋情绪。可以通过与亲朋好友相聚、分享生活点滴等方式来愉悦心情。
同时,还可以安排爬山、八段锦、太极拳等运动来增强体质、舒缓压力。但切忌运动量过大以免损伤身体。此外,每日坚持按摩左右足心“涌泉穴”各100下,也有助于增强体质、防治健忘、失眠、消化不良等病症。
寒露不仅是一个节气,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让我们在这个秋意渐浓的时节里,顺应时令,从生活点滴做起,一同感受大自然的韵律与变化,收获健康与幸福。
欢迎关注,点赞,转发文章,微博:@陈金柱;淘宝店:陈金柱养生坊;微信公众号:陈金柱健康咨询;抖音号:chenjinzhutjk或搜索“陈金柱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