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调整饮食,润燥养阴
处暑时节,天气干燥,容易出现口鼻干燥、咽干唇焦等症状。此时应多食用新鲜果蔬,如梨、蓝莓、葡萄等,以及银耳、百合、莲子、蜂蜜等清润食品,以防秋燥。同时,适量进补,多吃鸭肉、鸡肉、红枣、山药等滋阴润燥的食物,少吃或不吃辛辣煎炸之物,如姜、葱、蒜等。
2. 适时添衣,避免受凉
处暑后气温逐渐下降,早晚温差增大,应适时添减衣物,特别是夜间注意腹部保暖,避免开窗睡觉,以防受凉感冒。遵循“春捂秋冻”的原则,但也要因人而异,老人和儿童尤其要注意保暖。
3. 早睡早起,顺应自然
处暑节气正值自然界阳气收敛之时,人体也应调整作息,早睡早起。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,早起有助于肺气舒展。保证充足的睡眠,有助于缓解秋乏,增强身体抵抗力。
4. 轻松运动,增强体质
处暑后适宜进行轻松的运动,如散步、广播体操、瑜伽等,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,耗损阳气。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加快新陈代谢,提高身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。
5. 精神调养,宁静致远
处暑时节,秋意渐浓,大自然呈现出一片肃杀景象,容易引发人们的悲伤情绪。此时应注重精神调养,保持神志安宁,情绪稳定,可多听音乐、练习书法、钓鱼等安神定志的活动。
6. 多喝水,去秋燥
秋天气候干燥,人体容易失水,应多喝水以养阴润燥。建议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,既有助于唤醒消化系统,又能补充夜间流失的水分。晚上则可适量饮用蜂蜜水,既补水又养生。
7. 多吃粥汤,健脾养胃
秋季早餐适合吃温热的粥或药膳粥,如百合粥、银耳粥、莲子粥等,有助于健脾胃、补中气。这些粥汤不仅能补充水分,还能滋阴润燥,非常适合处暑时节食用。
8. 多吃白色食物,润肺养肺
传统养生认为白色食物入肺,如银耳、百合、莲子、白萝卜等,多吃这些食物有助于润肺养肺,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。
9. 多伸懒腰,缓解秋乏
伸懒腰可以使人体的胸腔器官对心、肺进行挤压,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,使更多的氧气供给各个组织器官,从而缓解秋乏带来的疲劳感。
10. 保持室内通风,呼吸新鲜空气
处暑时节,应尽量开窗使空气流动,让秋风涤荡暑期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。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就不宜开空调,保持室内空气清新。
欢迎关注,点赞,转发文章,微博:@陈金柱;淘宝店:陈金柱养生坊;微信公众号:陈金柱健康咨询;抖音号:chenjinzhutjk或搜索“陈金柱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