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误区一:解暑多喝绿豆汤
为了防暑降温,很多人喜欢喝绿豆汤。绿豆汤虽好,但不要多喝,更不能当水喝。从中医角度看,绿豆性凉,有四肢冰凉、怕冷、便溏等症状的阳虚体质人群不能过多食用,否则会伤及脾胃,导致症状加重,甚至引发其他疾病。此外,处于月经期的女性也不宜喝绿豆汤。
误区二:用冷水沐浴、洗脚
夏季炎热易出汗,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,此时洗冷水澡或用冷水洗脚会使寒气借机侵入人体,导致阳气暗损,不仅不利于养生,还可能对血管造成刺激,导致血管收缩,增加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。冷水刺激还会使已经扩张的毛孔骤然关闭,时间长了易导致排汗机能障碍。即使是热水洗浴,亦要注意浴后避风,小儿、老年人尤需如此。
中医认为,脚部汇集多条经络,用热水泡脚能更好地促进气血畅通,振奋人体脏腑机能,有祛除暑湿、预防感冒、促进睡眠等功效。需要注意的是,患有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静脉曲张或静脉栓塞的人群不宜用热水泡脚。
误区三:多吃水果易祛火
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,适量食用有益健康,但并非所有水果都能祛火,有些反而会“火上浇油”。以桃子为例,“桃养人”的说法古已有之,但需因人而异。桃子具有通便的作用,但桃子性温,对于实热体质者因上火引起的便秘、舌苔黄、口干、咽喉疼痛等症状并不适用,还可能加重病情。此外,橘子、荔枝、桂圆、石榴、杨梅等都属于温性水果,经常上火的人最好少吃。
误区四:冬病夏治必选三伏贴
中医学有冬病夏治理论,其中“冬病”指的是冬天容易出现或加重的疾病,常见的有风湿、哮病、喘证、咳嗽等;“夏治”是在中医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理论指导下,在天气比较炎热时采取各种治法提升阳气,驱除体内寒邪,达到扶正固本、祛邪养生、治未病目的的治法。
大暑时节,正值三伏天,是一年当中天气最炎热、阳气最旺盛的时候,此时是调养人体阳气的最佳时机。中医调护阳气的方法很多,如口服汤剂或中成药、针灸、穴位贴敷等。三伏贴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,有慢性疾病又难以坚持口服中药或针灸疗法的患者,可选三伏贴。但对于发病较急,已经严重影响工作或生活者,则应选择起效更快的中医内治法,如口服中药汤剂等。
此外,三伏贴配方中的中药多属辛温大热之品,适合体质偏虚者,如阳虚体质者、风寒湿型痹症患者等,不适用于湿热型、虚热型等各种热性体质人群。月经期、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妇女,外感病发热者,过敏体质者及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、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糖尿病患者亦不宜用三伏贴。
欢迎关注,点赞,转发文章,微博:@陈金柱;淘宝店:陈金柱养生坊;微信公众号:陈金柱健康咨询;抖音号:chenjinzhutjk或搜索“陈金柱”